欢迎来到中国-东盟国际先进环保技术转移平台!
首页 > 技术展厅 > 技术展示 > 详情
技术案例丨绿色低碳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在广州大观净水厂污泥干化处理服务项目中的应用
所属分类:技术展示
行业领域:水污染防治、其他领域
摘要描述:来源: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占地面积9.9ha,采用全地埋式建设,设计污水处理规模20万m³/d,初雨处理规模40万m³/d。该净水厂污泥干化处理服务项目,采用BOT 模式建设运营,特许经营权10年。项目污泥处理总规模为164吨/天(以含水率80%计),年处理污泥总量约5.9万吨。

  本项目于2020年12月建成投入运行,并于2021年3月顺利通过90天运行考核期后,进入运营服务期。运营期间各项指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广州市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厂内干化减量技术标准DBJ440100/T 271-2016》要求,出泥含水率按照设计标准要求,稳定控制在30-40%,设备设施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现场工作环境干净、整洁,成品泥质量满足后端处置要求。于2021年12月获评“广东环保产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先进项目”。

  二、主要工艺及技术简介

  本项目采用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将净水厂产生的污泥从源头一次性脱水干化至含水率30-40%,在污水厂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项目创新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净水厂处理后的中水作为污泥干化的热量来源,降低了系统运营成本、能耗及碳排放强度。

  (一)工艺流程

  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可将污泥含水率由90-99%一次性降至30%以下,实现高效脱水、低温干化和工艺节能。整个工作过程分为进料过滤阶段、隔膜压滤阶段、吹气穿流阶段、真空干化阶段四个阶段,由各个系统依序连续完成。

  1、进料过滤阶段:污泥经进料泵送入脱水干化系统,同时在线投加絮凝剂,利用泵压使滤液通过过滤介质排出,完成液固两相分离。当物料充满滤室时,进料过滤期结束。

  2、隔膜压滤阶段:在密实成饼阶段,通过滤板内的高压水产生压榨力,使滤饼压密,将残留在颗粒空隙间的滤液挤出。

  3、吹气穿流阶段:利用压缩空气强气流吹扫进行穿流置换,使滤饼中的毛细水进一步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滤饼水分。

  4、真空干化阶段:在吹气穿流结束后,滤板中通入热水,加热腔室中的滤饼,同时开启真空泵,对腔室进行抽真空,使其内部形成负压,降低水的沸点。滤饼中的水分随之汽化沸腾,被真空泵抽出的汽水混合物经过冷凝器,汽水分离后,液态水定期排放,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二)关键技术或设计特征

  1、利用环境压强减小水沸点降低的原理,创造性地将机械压滤脱水与真空干化技术合为一体,将污泥含水率由90-99%一次性降至30%以下,降低传统常压条件下污泥热干化的热源温度(100℃以上降至90℃以下)、汽化温度(100℃降至45℃左右)以及脱水干化全程的能耗(节能15%以上),实现了污泥高效脱水、低温干化和工艺节能。

  2、在耐高温干化滤板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开发了大吨位(大于60000KN)的超大型油压滤板成型装备和超大容量(大于350kg)的在线卧式塑化注射压缩成型工艺(Online-HPICM),从投料、成型、定型到最终加工装配实现全自动程序化生产,干化滤板集过滤、压滤、抽真空、加热和干化功能于一体,耐温性能从常规的50℃提高至120℃。

  3、采用水源热泵技术提供污泥干化热源,实现污水资源化、能源化。该技术是利用污水厂达标排放的中水作为低品位热源,使低温热能向高温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实现85℃高温供水,通过吸收污水厂中水显热用于污泥干化,实现了从污水厂内获取污泥干化热能,促进了污水资源化、能源化,降低了全程能耗和碳排放强度。

  三、案例效果

  一是经过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可稳定降至30-40%,相对含水率80%的污泥实现减量60-70%。

  二是“一体化”技术相比于常规的污泥脱水+干化“两段式”技术,综合能耗降低15%以上,处理每吨污泥(以含水率80%计),可减少碳排放约190kg,该净水厂按照设计负荷运营时,每日可减少碳排放31.2吨。


立即咨询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咨询内容
*验证码
×

登陆先进环保技术转移平台技术展厅系统

电话

0771-3222595
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关注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