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油田污染土壤,采用4种不同的石油降解选择性培养基开展降解试验,筛选出适宜降解当地石油污染的土著优势菌群6组,通过对10种供试植物的筛选试验,选出降解优势植物2种:苜蓿和黑麦草;分别采用吸附、深翻及冲洗法,使土壤含盐量降低85%,首次提出了以微生物修复为主,在植物的协同作用下,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自行研制的营养液等相配合的石油类土壤污染原位综合修复技术。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优势:经过30到36个月的治理,中原油田某修复区土壤中的总石油烃含量低于500mg/kg;修复区土壤中的含盐量低于3000mg/kg;土壤恢复耕种功能。修复后,高油高盐区由原来的寸草不生到作物能够正常生长,低盐低油区作物产量由低产到跟周围农作物产量相近,且果实品质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 。适用范围:油田开采区、集输管线沿途形成的污染区、加油站、废弃修理厂等造成的石油类士壤污染。应用条件: 中原油田土著优势微生物菌群大多为中温微生物(13~45℃) ,25~38°C为最适生长温度,因此实施时地温应在15℃以上。市场前景:该技术是国内实际应用于石油开采区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较成熟技术,完成了中试及大田试验,并应用于濮阳市中原油田(五)石油污染重点区土壤修复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完整的工艺流程。 目前河南省境内仅中原油田、河南油田两大油气田,已形成的土壤污染面积就达十万亩,若这些被污染的农田应用该技术修复后,将增加上亿元的土地收入。